我和我的学校 | 上海交大开年主题大片《心之所向》发布!
告别2020
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圆满收官
你好2021
迎来“十四五”的新目标
建党100周年的新征程
展望2035的云约定
新的一年,新的发展
坚定的信念、传承的精神不变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国家所需 心之所向 交大所往
岁末年初之际
交大发布主题微电影《心之所向》
公益短片同时在
北京站新华社LED大屏幕
北京王府井LED大屏幕
等城市地标亮相
交大人在实验室、在操作台、在病房里
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
致敬大师,砥砺传承
讲述“我和我的学校”成长故事
仰望星空,从毫厘跬步到万里苍穹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让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交大1934届机械工程系校友
“两弹一星”元勋
钱学森学长,他的爱国豪情与科学精神随导弹与火箭搏击长空,也如灯塔之光照进交大人心田。
许左,是媒体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专业2020级研究生,也是原创话剧《钱学森》中钱学森的扮演者。通过话剧的学习、理解、排演,他走进钱老的人生故事、了解他的心境,每一次的演绎都让他受到震撼与感动。“舞台仿佛穿越了时空,我们寻着科学家的光,照亮前行的奋斗路。”
孔博,是交大航空航天学院2012届硕士校友,也是中国商飞项目中心高级工程师。他怀揣星空苍穹之梦,扎根艰苦一线,钱学森学长的故事始终带给他精神上的支持与学术上的鼓舞。他完成上百次试验机试飞任务,多次参与飞机研制与设计工作,用近乎倔强的严谨态度为项目安全叠加了一层保险。“交大人要勇于承担责任,把个人梦想融入到航空强国的使命中去。”
扎根山河,十载光阴终酿一池纯净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黄旭华,交大1949届造船系校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黄旭华学长,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潜心钻研,无怨无悔,为扎根奋斗的交大人点亮理想之光。
查丽娜,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也是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与治理团队的一员。每天的课程、采样、实验、研究,看似做着重复而微小的工作,但她相信,脚踏实地、不畏孤独,才是走向梦想的正确道路。“老一辈科学家的这份情怀,鼓舞着我们脚踏实地,探索高峰。”
孔海南,是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也是洱海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团队建设者。他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守得洱海水清山净月明,谱出一段交大版“老人与海”的动人故事。他说:“虽然我今年已经71岁了,但我会一直干下去,我的学生也会一直干下去。”山清水秀,并非一朝成就,代代相传,才守得山河明净。
守护生命,平凡身影担起希望之重
“病人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祖国奋斗。”
——王振义,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振义院士,通过数年研究探索改写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如今,从医近八十载、96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周查房问诊。他的仁爱之心给无数病人送去生的希望,也为交大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杨润,是交大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生,也在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科实习。在重症监护室里,他见过了许多病痛与生死,更明白自己肩头的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病人把他们的生命交到你手上,我必须要为他们负责,这也是我们每个交大医务人员的责任。”
2020年的新冠战疫,数百位交大医护人员逆行出征,更多的交大医学人战斗在各地抗疫一线。他们个个都有名字,他们又都没有名字,艰苦卓绝的战疫之后,只留下穿着宽大防护服的模糊背影。疫情平稳,山河无恙,他们欣慰地微笑,继续投身日常的医护工作。他们知道,平凡中的坚守,才换来平静的生活,守护生命,是他们所选择的责任。
选择交大 就选择了责任
勇担青年责任
传承前辈精神
追寻不悔誓言
坚定信心勇担使命 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交大青年 筑梦前行
同根同源 携手并进
@西安交通大学
请接力唱响强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