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开大学重要新闻回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2020南开大学重要新闻回顾

2021-01-07 15:05

来源: 南欣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奋进新百年,砥砺谱新篇。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南开大学新百年新征程的起航之年。一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建设推动改革创新,以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加快推动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际,回顾2020年学校重要新闻,展望未来发展,南开师生员工决心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精神和崭新作为,追求卓越,矢志一流,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南开新的更大贡献。

一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2020年,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一周年为契机,全面深化“谱写六个新篇章”各项工作。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学校党委和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集中读书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党建和思政工作推进会、宣传思想工作专题培训班等,主题教育整改工作成效显著。

持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组织开展党支部书记全员培训,选优建强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校内巡察工作,强化巡察成果运用,持续推进巡察整改。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从严监督执纪问责,为学校构建风清气正育人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学校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奋斗方向、凝聚发展共识、擘画战略蓝图,为早日实现学校提出的一流大学建设“第二步走”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 南开力量 共抗疫情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党委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照教育部和天津市的要求,学校启动“战时”机制,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协调工作组,校党委书记、校长检查落实校园防控工作,十余个动态调整的工作组以“日会商”形式,全面协调,覆盖全校疫情防控、校园工作生活各方面。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全力守护师生安全,为健康校园筑起坚固防线。

在湖北抗疫一线,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医护人员马娜、尹楠、于国珍、张小青作为天津市援鄂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奔赴湖北、驰援武汉,在“红区”奋战52天,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与此同时,王贺胜、杨曙光、田永峰、崔克亮、彭君、张冲、余金玉、刘鹏江、张峰、赵欣、康一生等一大批南开校友也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南开力量。

学校积极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实施线上教学,数千门、上万人次的线上教学平稳、有效开展,直至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恢复。各相关单位积极行动、克服困难、创新服务,在医、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为师生提供软服务、硬保障,助力师生疫情期间在校健康生活。

疫情发生后,学校迅即组织申报各类科技攻关项目,积极部署科技应急项目,从预警监测、临床诊治、快速检测、药物和疫苗研发、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同时,学校文科学者围绕新冠疫情防控的紧迫需求,开展多层面、多方位研究,努力解决疫情防控中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南开教师主译《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漫画双语系列(十种语言)》入选第十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出版战“疫”数字内容精品展。

南开师生志愿者组成的“南开抗击疫情翻译志愿者突击队”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疫情防控一线,协助海关对来自全球的国际航班旅客进行入境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入境集中隔离等工作。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数千人次“公益家教”,为前线医护人员解决了子女居家学习的后顾之忧。

海内外南开校友也踊跃汇入战疫洪流。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南开校友、校友组织、校友企业及相关基金会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总额超过12亿元。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内科护士长马娜荣获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劳动模范称号,并获评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南开大学抗疫科研攻关组荣获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模范集体称号。南开大学抗击疫情翻译志愿者突击队获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教师联合党支部获评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 立德树人 陶铸英才

2020年,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做实“三全育人”大思政机制,着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印发《南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先后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会议、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南开揭牌;建设“四史”教育研学基地,开设“百年南开校史文化”等课程。紧密结合第二课堂,开展“决胜决战勇担当,同频共振奔小康”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第四届“立公计划”等活动,近2000名南开学子通过实践将“知中国,服务中国”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一年,南开大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南开实践队获全国优秀实践团队、全国百强暑期实践团队称号、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最美团队;卢彪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张雅雯、刘波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译壬获评共青团中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朱紫琳、陈颖获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一、二等奖;南开捧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第六届“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均获佳绩。

四 学科建设 卓越发展

2020年,学校以“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学校设立“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每年将筹集1000万元经费,为人文社科发展“夯基搭台”。在2019年度化学化工和交叉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依托我校化学学院建设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4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首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与天津医科大学深入推进全面战略合作,成立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南开大学人民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妇产科学研究院。学校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努力推进“双一流”管理平台建设。

根据ESI最新统计数据,我校社会科学总论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材料科学学科在上榜的941个机构中排名第94位,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学科新增上榜,进入全球前1%的行列。目前,南开共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

五 教育教学 稳步提升

2020年,学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师德师风建设,育人水平再上新台阶。

南开6个基地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二。21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连续第二年出资500万元重奖22位教育教学名师。首开“南开师德讲堂”,邀请校内外名师、优秀典型传授教学科研育人经验。持续深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推出“3-10-3”大类招生培养方案,启动“强基计划”,生源质量全面提升。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着力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酝酿出台《南开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探索新型“书院制”建设,继第一智慧书院后,穆旦书院、伯苓智慧书院、图灵书院、妙悟书院相继启动。拓展校内外育人合作共建,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建“邹承鲁菁英班”,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生命科学领域领军人才。与华为集团签署南开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合作协议,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人才。

六 科学研究 硕果累累

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主要完成人:周其林、谢建华、朱守非、王立新)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南开大学作为合作单位的“固体催化剂结构缺陷调控方法和机理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6月30日,学校首次颁发科学研究奖,出资500万元嘉奖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这一年,南开251个项目获得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化学、材料领域新增3名“杰青”;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新增5名“优青”;自动化科学领域获批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主办第六届中欧生命科学论坛,揭牌成立细胞应答交叉科学中心、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南开学者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南开19项成果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

这一年,南开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71项,其中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共立项24项;31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入选5项,排名全国第一;在“2019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中,南开文献转载量排名及综合指数排名均位列全国高校第9位。

七 广纳群贤 人才强校

2020年,学校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抓国家和天津市引才工作新机遇,通过“云论坛”“云洽谈”“云评审”等线上交流方式,以举办第五届国际人才论坛为载体,进一步汇聚优秀人才。

这一年,学校人才项目申报成果喜人,外专引智质量提升。6人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21人入选国家“四青”人才,9人入选天津市级领军人才,双聘院士及顶尖人才3人、高端人才4人来校工作。新聘4名客座教授,新增2个“111引智”基地及1个2.0“111引智”基地。1人获天津市海河友谊奖,2人获天津市海河友谊奖提名奖,2人被推荐参评中国政府友谊奖。

各类人才获得多项荣誉。周其林荣膺“全国先进工作者”。陈军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徐建国当选全国“最美医生”。展思辉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徐敬东、李涛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肖光文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二等奖。孙红文、邓少强,生命科学学院“心血管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团队荣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模范集体”。王利华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李俊青、余华、刘哲理获宝钢优秀教师奖。陈瑞华获评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八 面向需求 服务社会

2020年,学校面向国家急需,充分发挥南开优势,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与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共建南开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南开——绿业元农业提质增产研究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智能网络安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我校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进入中国智库索引。学校与海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交流”“科技开发与技术转化”“政策咨询合作”“校际合作、与海南省地市机构合作”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南开国际先进研究院(深圳福田)、深圳研究院、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加快建设步伐,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权研究会共同主办“人权蓝皮书10周年暨中国人权理念、话语和理论”研讨会。南开领衔编纂了国际旅游教育报告,发布我国第一部也是唯一向海外发行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英文报告《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与意大利高校联合发布“中意民航合作”研究课题,献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意民航合作及两国文化旅游业发展。

九 创新联动 助力脱贫

2020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按照教育部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助力甘肃省庄浪县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庄浪县于2020年2月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学校发挥教育优势,创新扶贫思路。投入近千万元捐建46所“公能”素质教育发展教室,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案例选编》。在庄浪实验小学与庄浪通化中学建设两所“鲁班工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技术应用、学生心理辅导等培训,累计培训全县各学段教师1700余人、庄浪县干部近4300人次。成立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免费为庄浪县培养专升本和高起本学员147名,累计减免学费102万元。

学校联动各方力量,汇聚帮扶资源。先后向庄浪县选派2名挂职副县长和4名驻村第一书记,选派5届共20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庄浪县开展接力支教,发动校友和教师捐资65万元设立奖助学金,资助成绩优异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34名。动员各方力量,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使更多的庄浪产品进校园、进食堂、进福利。举办“时间样本——见证新时代,聚焦脱贫攻坚纪实摄影展”。组织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组成联合医疗队赴庄浪义诊,开展科普讲座。附属医院与庄浪县人民医院签订技术帮扶协议,建立工作室,填补县域烧伤整形等领域的学科空白。加入高校“农林扶贫联盟”,积极与涉农专业院校合作,将先进的技术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十 文明校园 享誉社会

2020年,南开大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学校立足南开实际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百年南开爱国主义传统,携手全体南开人践行“文明思想传播好、文明道德遵守好、文明组织锻造好、文明活动开展好、文明环境维护好、文明校园建设好”理念,努力把百年南开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这一年,学校举办严修先生诞辰160周年、姜立夫先生诞辰130周年、数学学科创建百年等系列纪念活动,启动化学学科创建百年活动。召开共青团南开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十六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二十七次学代会、第三十八次研代会,南开校友总会第七次校友代表大会等。德龙钢铁集团向我校捐建当代艺术馆,校友捐款设立“彤源南开教育基金”,积极促成著名美籍华裔设计师贝建中担任南开百年周恩来大讲堂首席设计师,天津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等联合出品的叶嘉莹先生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荣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


【责任编辑:198282769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