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功能型学生组织的管理与培育研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高校功能型学生组织的管理与培育研究

2021-01-20 10:23

来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霍静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摘要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管理的有机组成,也是学生培育的重要平台,根据其属性的差异可以分为功能型学生组织和非功能型学生组织。功能型学生组织具备了辅助管理、师生桥梁、教育引导、社会传导等多方面的功能,通过对其内涵的充分挖掘,对其功能的认真分类,加强管理模式的构建,从完善规章制度、营造良好培育环境、加强指导与培训、增强支持力度等方面,激发功能型学生组织的内在潜力,发挥其强大的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功能型学生组织 管理 培养教育

一、前言

高校的学生组织是多样化的,其相互之间存在这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扮演这不同的角色。学生组织根据其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功能型学生组织和非功能型学生组织,而随着高校学生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功能型学生组织日益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功能型学生组织不仅符合学生组织构建的相关规定,同时其不断的发展壮大,有赖于高校教育管理的实际需求的增长。功能型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组织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其具备了教师管理无法具备的群众性、普适性和亲民性。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功能型学生组织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功能型学生组织的各项功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强化和改善学生组织的培养教育,从而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二、功能型学生组织的内涵与分类 

(一)功能型学生组织的内涵

大学生组织的特殊功能有别于其一般功能,可以说大学生组织的一般功能主要集中于各类学生组织的共同性、相似性和一般性而言,而学生组织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说就是在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学生组织组织一般是由高校大学生自发组成,往往具有高度自愿性,自发性。学生组织组织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服务,为充分表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运而生,但近年来,高校飞速发展,学生组织组织也开始鱼龙混杂,不少学生组织组织缺失了其应有的自主性,自发性。新时代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中,要精准掌握学生组织的发展规律,强化对学生组织的管理,使学生组织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干部加强服务意识、引领意识、看齐意识等,使学生组织间、学生与学生间、老师和学生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随着学生组织的不断完善,高校体系的逐渐健全,学生组织也呈现出了许多新时代特征。首先是学校对学生组织全权负责,

学生组织服从于学校的全面领导,成为学校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师生和谐共处的桥梁纽带。其次,学生组织分属于各个部门,其中主要学生组织集中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等学生主管部门,共同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教育管理、就业指导等作出重要作用。最后,学生组织的多样化发展,促使了学生组织间的相互成长,弥补了单个组织的不足,使得各类学生组织积极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

(二)功能型学生组织的分类

高校学生组织从属性上区分,可以分为功能型学生组织和非功能型学生组织。功能型学生组织主要是指在学校工作职能的背景下,更具高校学生组织管理规定组建的学生群体,是学校各职能部门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职能与任务,衍生出来的学生组织,其主要承担本职能部门的各项日常事务、学校专项任务以及深入学生教育引导等功能,同时其具有明显的责任与分工,成员组成规范,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工作体系。他们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协助教职工开展各项工作。非功能型学生组织是相对于功能型学生组织而言的,非功能型学生组织可以定义为由学生自发组成的各种群团体,其主要来源于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相同行为习惯和一致的观点看法等学生。该性质的组织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也不具备明确的组织架构,其充分体现了其组织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他们以其特有的感情基础和精神导向为纽带,发挥其特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大学生组织以高校的各项职能为载体,构成了学生组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管理架构,在健全的学生组织构架下, 功能型学生组织逐渐成为了高素质学生人才的培育中心,学生自我管理实践的主要途径,学生思政教育和校园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功能型学生组织的管理模式构建

学生组织尤其是功能型学生组织在当前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发挥着教育、引导、管理等重要功能。总而言之,学生组织的繁荣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丰富校园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高校学生组织是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中国有为青年展现担当、施展抱负、承担使命的重要舞台。据文献记载,1919年6月16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河南等地的数十名学联代表,在上海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学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组织。学生组织及学生组织中的优秀学生作为青年领袖,时代的先驱,引领者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各种学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且为党和国家孕育了大量的国家栋梁之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校园氛围和校园内涵的追求不断提升,在精神层面有着更高的需求,呈现出内容更多彩、形式更多样,内涵更丰富。


四、功能型学生组织的培育策略

(一)完善学生组织的管理规章制度

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以此为框架下,为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开创良好的环境,并且对具有明显功能型的学生组织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其不断壮大和发展,成为学生组织中的排头兵。学生组织间的良性竞争对学生组织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其增加自我发展动力和潜力,促使学生组织在其功能发挥中,体现强大作用。为了促使学生组织更好的发展,要选择有强烈责任心,并且具有专业对口的老师师来管理指导其学生组织的日常事务和活动开展等,不仅可以在学业专业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待人接物和日常事务处理中也要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组织的发展,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来激发学生组织的工作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生组织培育环境

学生组织管理者要对其文化建设、思想精神领域建设进行把控,不仅要加强学生组织中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发挥其文化内涵培育,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处理日常事务、全媒体时代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合理利用广泛的宣传手段,宣传、弘扬和孕育良好的学生组织成长环境。同时,要保障学生组织中学生干部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要优化学生组织选举、考核制度,强化学生组织政治意识,培育学生爱国、爱校、爱组织的初心。要求学生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学生组织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建立内容把关机制。社会实践是学生组织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校外实践锻炼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重要着力点。高校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人,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参与中提升和完善自己,磨炼意志和提高本领。学生组织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其拥有老师和普通所不具备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鼓励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形成特色突出、内容鲜明和形式多样的阵地。要积极调动学生组织的引领力和协调力,建设富有特色的学生组织,发挥出学生组织的育人功能、自我管理和教育功能。

(三)加强学生组织的指导与培训

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聘任条件,作为学生工作部门,要主动承担设计相关管理制度,协调人事、组织和团委等部门,充分发挥好所在学校的作用建设起指导教师链条,并在教师群体内挑选出指导教师,不同的学生组织要建立起不同的聘选标准,以学生教育管理为主的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一定年限的行政管理经历,同时具有辅导员(班主任)经历,以便更好的了解和亲近学生,并且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指导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活动经验,并且有一定的艺术底蕴,以便更好的开展学生活动。作为指导教师,无论侧重任何方面,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

(四)增强学生组织的管理支持力度

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尽力解决资源理想与现实匮乏的矛盾,管理与法律、战争、贸易、伦理道德一样是为了协调这一矛盾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可以使组织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佳收益。人们可以学习、继承和发扬,并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 高校学生组织活动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开宗明义,确定自己的主旨,明确思路,在招新过程中应尽力介绍全面学生组织活动的日常活动,学生组织成立的目的,学生组织发展历史,学生组织获奖记录等,让学生在学生组织招新过程中充分了解,以防学生在学生组织面试时还不知道学生组织名称,不知道来学生组织是干什么的,漫无目的,跟随大众,随波逐流,进入学生组织整天潜水,一定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既浪费了学生组织资源,同时又耽误了学生在高校的宝贵时间,并且令该学生组织名誉受损,使校外内学生对该学生组织的专业性产生怀疑,降低学生对该组织的信任,使得学生组织逐渐走向没落。

五、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组织近年来的“野蛮生长”使得高校学生组织活动呈现混乱状态,想要使得高校学生组织活动发展的越来越好,学校应该做好完美助力,既不能让高校学生组织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度插手学生组织活动的发展,既要做到监督指导,同时又要做到满足学生对自由的渴望;同时学校学生组织发展应进行适时地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并改正,避免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学生组织活动主旨不明显,活动内容单调乏味,应尽力发挥学生在学生组织活动的自主性,使同学们在大学校园里感受到学生组织活动带来的温暖,尽力做到自由性,广泛性,但同时也要让同学们感到高校学生组织活动给同学们带来的的丰富性,给同学们带来各种不同的新鲜感,学生在学生组织活动中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同时又能兼顾到他人的兴趣爱好及观点,在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又能兼顾他人才是学生组织活动的终极目的。

六、参考文献

[1]钟伟军,宣勇.现代社会中的公共精神成长与大学主体性建设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

[2]孙德芳.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及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0).

[3]刘宏达.高校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6).


【责任编辑:198282769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