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段文鑫:连续三年专业第一,全能型“生科人”的制胜法则
中南大学段文鑫,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1702班
今年大四的段文鑫,专业排名与综测排名均为专业第一,在今年的夏令营中获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等院校的优秀营员及拟录取资格,现已直博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试点班。
他曾担任生科1702班班长、团支书以及中南大学学生会人资部副组长等工作;已获得国家奖学金、格林美创新实践奖、未名奖学金等奖励,其中连续三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他作为核心成员,与团队CSU_CHINA首次为我校获得2019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的金奖;同时,他也获得了中南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负责、参与多项国家级大创项目。
丰富的个人履历之下,段文鑫是如何在学习与实践的矛盾冲突之中达到平衡?又是如何在多个方面都获得优异成绩?今天,麓麓将带你一探究竟。
01
博闻强记,学之有方
作为一名典型的“理科学霸”,谈起学习方法,段文鑫和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的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注重教材的内容。”作为一名基础学科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他谈到,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把书读薄,定期整理章节知识内容与堂课堂笔记;而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则要将书读厚,重新回顾、温习整本教材的细节。除了认真依据教材等复习,平时从网络等途径“汲取营养”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知识的途径,去拓展授课中涉及的知识,查阅相关的文献,积极主动摄取学科前沿信息,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积累对相关领域科研的认知。
关于生物医学这个较大领域的学习,段文鑫也有着自己的理解。虽然目前大学的考试还是以教材为主,但是我们不囿于授课内容,补充知识体系。关于补充二字,段文鑫是这样解释的:“生物医学领域实验的技术平台等不断革新,同时新的领域或交叉领域不断被发掘,因此关注近期文献、带有批判与创新的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段文鑫已经做好了继续深造的准备。谈起自己对读研的认识,他认为这是学科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本科阶段重在知识的积累与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培育科研思维并深入进行科研实践,则必须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与锻炼。
而在其理科背景之后,段文鑫却有着向往报考文科专业的心。他从小学开始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后拓展到国际政治、军事等领域。高中时期,他经历了由理科班转入文科班,最后又转回理科班的曲折过程,渐渐将人文社科当做一种兴趣。从了解他人观点、阅读原著,到能够做出自己的阐述,段文鑫将爱好做到极致。而对兴趣领域的知识积累也帮助了他在夏令营面试等重要节点脱颖而出。
疫情期间的暑假,段文鑫参加了保研夏令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夏令营活动改为线上开展,不便于学生与导师进行面对面沟通。段文鑫表示,其实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线上的夏令营意味着他们只能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去了解学校,同时线上的面试要求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老师。
段文鑫在协和接受面试时,教授们以战争史与医学发展这个交叉性问题进行考察。他便以医学先驱南丁格尔为介入点,将视角带入了19世纪中叶:从介绍克里米亚战争时的战役战术以及战场救护制度的大背景,再到南丁格尔率队前往克里米亚战场参与战地救护时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如为阐明战场防疫问题而进行的数据可视化探索“南丁格尔玫瑰图”…数分钟的阐述令教授们印象深刻。也正是他将兴趣与专业领域相结合的灵活思考,帮助他获得了直博offer。
最后,段文鑫也在学习方面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他说,大一大二主要是一个积累知识、获取信息的过程,同时也要有基于自身特点的考虑与长远的规划,主动了解今后想要就读的学校以及对应院系的导师情况。大三是一个冲刺的阶段,或者说是一个查漏补缺的时间,这个时候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参加一些科研竞赛,在评奖评优中积极争取,在了解自身定位与院校报考目标后积极完善个人履历。
02
矢志科研,笃行致远
2019年11月4日,在波士顿举办的2019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顺利闭幕,由20名本科生组成的中南大学代表队CSU_CHINA以课题《TNBC Assassin》获得金奖,同时,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该赛事的金奖。段文鑫就是这支冠军队伍中的核心成员之一,并以其出色表现位列团队贡献排行榜第二位。
为了在赛事之中取得出色成绩,从3月份的筹建、4月份的定题、持续到10月份的准备工作,最终到11月前往波士顿比赛,整个过程几乎持续了一年。段文鑫主要负责的是启发、设计等工作,内容包括选题方向、应用背景、环路框架设计等方面,而在最终项目结果呈现上,段文鑫负责了团队wiki主页的大量文案编写工作,也随队在波士顿的会场进行海报讲解,与团队共同见证了颁发金奖的时刻。
如何实现“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这是团队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三阴性乳腺癌这种高侵袭性且高异质性的肿瘤,传统的化疗难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而缺少治疗靶点的现实令我们思考如何用合成生物学的思路实现对其的靶向治疗。”段文鑫如是说到。在参与竞赛之前,他曾广泛阅读Nature、Cell等期刊文章,在肿瘤生物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知识储备。他拿出之前所看的《Cell》的一篇文章,提炼出文章中描写的可行环路,在指导老师的肯定以及群策群力之下,团队拟定了这项基于AND-gate逻辑的、利用三个模块共同实现的、具有多重门控的基因环路以实现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的课题——TNBC Assassin。
然而,从设计元件、构建基因环路,到转入基因环路进行细胞实验,每一个实验过程都具有不确定性与困难。这支以大三、大二为主力的本科生队伍克服困难,积极尝试新的构建方法,并阅读大量文献,从中找到实验突破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院校内外的专业指导,也进行了校际合作,最终将这个复杂但完备的基因环路呈现到比赛的现场。
在科研之外,段文鑫也积极投身于大创的实践当中。目前,他是国家级大创项目的负责人,在此之前,他也作为负责人完成了一项大创的结题。于他来说,大创课题是一个在自己感兴趣领域进行实践、探索的良好机会。而之前的科研经历,也给了他在大创之中更多的发挥空间。
从大一开始尝试科研实践,到如今,段文鑫积累了丰厚经验。在此过程之中,他增强了对于学科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明确自身的规划、提升竞争力。花开自有因,科研实践的经历终将成为他的一大利器,在未来的路途中斩棘而行。
03
心怀热忱,求仁得仁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清楚自己要什么”是段文鑫身上显著的特点,不仅在科研和学习上目标清晰,在学生工作上段文鑫也有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赤忱热爱。
段文鑫在担任生命科学1702班班长的同时,还是中南大学学生会、学社联以及院团学会的一员。大一一年的他像一只忙于采集的小蜜蜂,向前飞行的翅膀从未停止煽动。“有时各类事情撞到一起,我也会有很难调节的阶段,但服务同学我会收获满足感,所以也很愿意把休息的时间放在学生工作上。”
对于在学生工作中无法兼顾,出现问题顾此失彼的同学,段文鑫建议,应考虑自己的需要,对事项以优先级排序,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其中应注意不能在忙碌中忽视学习任务。处理不同类型的事务需要一定的规划与灵活的变通,更伴随着取舍,但经历过这些过程可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处理事务也将更从容有序。
不曾浇灭的热情,会继续燃烧。尽管段文鑫大二从南校区搬到湘雅校区,校学生会的学生工作他仍没有放弃。“在这里我收获太多了,有一份情怀在羁绊着我。”在校学生会等组织期间,段文鑫经常与部门的同学一起约自习等活动;工作之余,学长学姐们也经常互相分享一些学习经验或竞赛经验;畅聊规划与前程,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成为了他们心照不宣的约定。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三年多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加速了段文鑫的成长与蜕变。被问到收获最大的方面,段文鑫微笑着娓娓道来:“首先给我带来的改变是我学会了人际关系的处理,我需要对接一些老师以及别的部门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在工作中我熟悉了大型活动的策划及组织方式,对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此外,琐碎的学生工作客观上就促成了段文鑫时间管理能力增强,“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并根据需要作出取舍,的确会带来充实感与成就感。”
生活中闪闪发光的人也会有压力大的时候,段文鑫亦是如此。看一场激动人心的足球比赛,漫步在江边步道放空一切,他总能在压力凌驾自己之前,找到最佳的排解方式,而后继续热爱生活。经历了跨专业保研的段文鑫,希望自己今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时,不忘对基础研究的热爱,实现将在临床一线扶危的机会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理想。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段文鑫充满在诗意的大学校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片明丽远方。相信在未来,他也将“星光不灭,前程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