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钻研、勤探索,这位交大“00后”科研达人不简单!
兴趣引领,
他是顶级会议审稿人、
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论文;
认真钻研,
他参加各类国内外大赛获奖,
专注科研不停歇;
热衷公益,
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热心帮助同学共同提高
.........
他是上海交大2020年度学生年度人物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烁
兴趣加速,探索不停歇
杨烁自大二起加入自动化系殷翔副教授的课题组,本科期间分别完成了三篇学术论文(均为第一作者),分别被控制领域top1的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TAC),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TCNS)和三大国际会议之一的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 CDC ) 接收。他的科研工作也受到了国际的关注,独立受邀担任控制领域另一三大会议之一的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ACC)审稿人,并入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叉学者项目(UCLA-CSST 2020)。
谈起在本科如此繁忙的课业背景之下还能取得这些科研成绩,杨烁将其归结为“兴趣”使然。“搞科研最主要是兴趣,我从小对数理逻辑感兴趣,就像打游戏一样,想明白一个逻辑问题也可以得到快乐感。当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总要牺牲一些娱乐的‘快乐’,才能获得科研上更大的快乐感。”
正是这份兴趣与热爱,让杨烁早早开始了自己的实验室生活。而关于自己高效的科研经历,杨烁表示,“我首先会看大量的论文,不一定是局限于我的研究领域中的论文。从这些论文中提取出的别人的本质思想是可以借鉴和迁移的。当我有新idea之后我会和我的导师讨论交流,如果我们都觉得很有意思的话我会进行深入研究。”
在发表CDC论文之前,杨烁研究的是控制系统信息流安全领域,在一次组会中,他偶然听了实验室学长关于机器人路径规划方面的学术汇报,于是就联想到了在安全约束下的机器人决策规划这个问题。在与导师一番交流之后,他便着手开始了研究,最终成果发表于CDC 。在发表于CDC的“Secure-by-Construction Optimal Path Planning for Linear Temporal Logic Tasks”这篇文章中他首次将信息流安全引入到机器人决策与规划中,解决了面向复杂逻辑任务的机器人安全控制与路径规划问题。
杨烁一作论文
科研就是一股钻研劲儿
在这次被TAC接收的论文中,杨烁提出了一种与以往的信息流安全研究领域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这项工作得到了审稿人的一致好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研究者只关注了基于过去信息和基于当前信息的安全分析与防护,而我认为基于未来的预测和信息保护同样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导师也对我的想法进行了肯定。” 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杨烁终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项工作,他提出了Pre-Opacity的新概念,填补了信息流安全问题中,历史信息估计与未来信息预测间的理论空白。
而在实际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他却遇到了难题,“当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bug,包括提出的算法、定理、证明等,都会存在一些逻辑上的瑕疵,有时候好不容易‘证明’出的结论,过了两天自己突然发现了一个反例。”面对挫折,杨烁虽然有沮丧,却也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搞研究,推倒重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在碰到问题时独自思考固然很重要,但不要将自己封闭起来,可以去看看他人的工作,或许能找到思路;也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也许也能受到启发。”
在杨烁的科研路上,导师殷翔对他影响深远。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晚上把论文的初稿发给老师,老师凌晨改完就发了回来。老师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杨烁,也激励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杨烁与导师殷翔
热心公益,多元发展
除了离散事件控制方向的专业研究,杨烁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M奖等奖项。在繁重的学习科研工作之余,他担任《离散数学》课程助教,为学弟学妹们批改作业,答疑解惑;担任班级团支书、学校团建中心干事、学院科协干事……主动肩挑更多责任,服务老师与同学。
他放眼世界,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2019年暑假,他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访学,体验跨文化交流。此外,他与美国杜克大学副教授Michael M. Zavlanos 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合作,研究基于Petri网的多机器人系统决策规划问题。
他踊跃报名各种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至今已担任过多次上海马拉松志愿者、上海半程马拉松志愿者、校庆志愿者等,总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他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杨烁参加海外交流和志愿活动
谈及对未来的期望,杨烁说:“我希望早日成为一名独立科研人员(independent researcher),并做出更多有意思、有价值的工作。我敬佩我的导师对科研的高度热情与专注,我希望我也能像他那样,在科研道路上保持初心,坚定地走下去。”
永葆初心,坚定前行,
交大“后浪”追梦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