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学子在兰大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港澳台学子在兰大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2021-02-22 15:45

来源: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兰州大学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内地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日益强大,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澳门的环境比较舒适,但我也想走出澳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更想脱离舒适圈让自己尽快成长,所以来到了内地读书。”

       来自澳门的本科生杨林枫于2019年来到兰州大学。这位“95后”从祖国南部沿海不远千里来到西北求学,为的就是在学习之余,走遍祖国大好河山,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见证“中国速度”。

       每年,都有几十位来自港澳台的交流生和学籍生在兰大学习生活,他们怀抱梦想,从祖国的东南来到西北,在这里观察、在这里融入、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

初到西北,拨云见日

       杨林枫来兰大之前,想到两地生活可能存在语言、起居、饮食、文化等诸多差异,还特地做了一番功课。但当他真正开启了兰大的学习生活时,还是感到“难以适应”。“北方的公共澡堂让我很惊讶。虽然也有隔间,大家并不会碰面,但相比起南方的单人单间,我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接受。”杨林枫回忆到。

       这样的“烦恼”给杨林枫融入集体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他的适应方法是:敞开心扉,主动与当地同学们交流西北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参加院校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学院的老师、港澳台办的老师们很热情,经常在空闲时间与我聊天,了解我最近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帮我尽快适应这边的环境。” 杨林枫说。

       和杨林枫一起从澳门来到兰大的吴国禧,却有着不同的苦恼。“来到兰大物理院读书,发现身边的人都很优秀。有人在高中时期已经参加过物理竞赛、数学竞赛,很明显我和身边的同学有着很大差距。他们高中的学习生活竟然可以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这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远离亲人、远离熟悉的环境,只身一人来到西北,各种不适应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不小的压力。“不过压力也是动力,这正是我来内地的目的,在这里我能跟着大家一起进步。”吴国禧说。

       新生军训时,语言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差异使吴国禧的军训似乎比别人更加艰难。“在这段高强度快节奏的时间里,生活上会有很多不便,例如每天的休息时间对我来说很短,只能在五件事情中选择一件事来做;晚上还要进行拉歌比赛,当时我还没有完全熟悉普通话,所以理解校歌有点困难,就觉得一切都有一股无形的阻力。”面对现状,他选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这一切,哪怕每个改变都是微小的。”认真踢好每一个正步、响亮喊出每一句口号、充分利用每一段碎片时间,积极和老师同学沟通,他一刻不停地向身边人学习。

 


       参加军训的吴国禧


       短短一个月,杨林枫便适应了西北的衣食住行,并能够克服生活习惯不同带来的各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去。吴国禧用坚持和耐心获得优异表现,在军训结训典礼上荣获“优秀学员”称号。他说:“就是在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唱校歌,认识了很多人,慢慢融入到兰州大学这个大家庭。”

坚持热爱,厚积薄发

       在新生军训中同样取得亮眼表现的,还有2018级台湾学生林厚庆。由于从小就很喜欢摄影,希望来大陆能够继续把爱好坚持下去,他在军训时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记者排,主动发挥特长,承担摄影任务。因为自身干劲儿足、工作效率高、作品质量好,军训结束后林厚庆以优异表现进入萃英在线摄影部。从此,摄影贯穿了他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也是在这里,林厚庆将他的热爱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年多的时间,他拍过萃英山初升的太阳与艳丽晚霞,拍过天山堂读书的身影与人来人往,拍过榆中校区洁净的蓝天与璀璨星空,也拍过无数的花草树木与春夏秋冬。


      林厚庆的摄影作品


        今年10月27日,当全国各地都还沉醉在风水落叶的沙沙声中,榆中校区下起了初雪。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景象。而对于林厚庆和他的伙伴们,一切早在预料之中。“我们每年都会注意这些可能发生的热点事件,去年初雪我们也有策划,但是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留下了遗憾。所以今年很想把这件事做完美,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了。之前看天气预报知道这天晚上很大概率下雪,所以策划好拍摄方案后,我们团队连宿舍都没回,就坐在办公室一直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雪如约而至。经过一夜的拍摄和后期,林厚庆拍摄到了大量优质的兰大初雪照。部分图片被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兰州大学官方微信采用,全网浏览量超过10万。

       求学三年,林厚庆用他的镜头记录了兰大的春秋日月、时光变迁,也见证了自己作为台湾学生融入大陆学习生活的每一次成长与蜕变。

良师益友,心安如家

        鲍加安也是一位台湾学生。2019年底,兰州大学与台湾金门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鲍加安成为金门大学第一位来兰大交流的学生。不巧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鲍加安本就遥远的求学路途变得更加艰难。虽然疫情期间“港澳台居民可凭有效的出入境证件往返内地(大陆)”,但必要的隔离措施无疑会增加往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不过鲍加安没有太多犹豫,他按规定如期启程,在上海隔离了14天后,准时来学校报到。“说实话,一路上内心还是有一点忐忑的。好在隔离期间,学校和学院的老师们帮了我不少忙,来学校后又帮我办理学生证、银行卡,还帮我解决选课的问题,真的特别谢谢他们!”

       在亲人的惦念和老师的帮助下,鲍加安如期来到甘肃。到兰州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兰州的地标性建筑中山桥合了影。


      鲍加安抵达兰州后与中山桥的合影

       除了老师,鲍加安还特意提到一位对他帮助很大的学长——2017级计算机专业的张心宇。“学长在我抵达上海后,特意给我邮寄了本地电话卡,我才能够完成一些资料的填写。”张心宇是西安人,就读于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虽然结识不久,但他从不吝啬对这位学弟伸出援助之手。鲍加安回忆到:“来到学校后,学长主动带我参观学校里的各个区域,帮我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也帮我解决了好多生活上的困难,我很感念他的无私付出。”

       如今,每年都有来自港澳台的10余位学籍生、20余位交流生到兰大交流学习。从来兰到离兰,他们有任何需要,兰大的老师同学都会在他们身边。“师长们、同学们都很热情,让我觉得很温暖。慢慢地,这里也有了家的感觉。”鲍加安说。

贴地行走,追根溯源

       今年10月15日-18日,由港澳台与内地(大陆)共17名师生组成的“兰州大学陇原文化考察实践团”,走进兰州、武威、张掖等河西走廊重镇,参访文化古迹、拜访文化企业,通过脚步丈量西北大地。


      陇原文化考察实践活动合影

       此前长期居住在香港、2018年来到兰大就读的谢可旺也参与了活动,在这里他参观了盼望已久的《读者》杂志社。“我中学时代就读过《读者》,它代表着我与那个年代的情感联系,让我在浮躁之时还能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参观时看到‘读者创刊三十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传达正面力量,没有在商业大潮中以刺激性文章来吸引更多关注’,这句话让我很感动。我感受到祖国西北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且在现代化进程中与时俱进的丰饶土壤。”
 
       “兰州大学是甘肃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籍生资格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多年来,学校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与港澳台高校的合作水平。”兰州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郜宏臻对港澳台学生的培养十分关注,“让学生在这里深入了解祖国尤其是西北地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兴趣上有更高的追求,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事情。”

       面对未来,林厚庆的愿望是“用镜头记录中华之美”,吴国禧希望“能用在兰大学到的专业技能和宝贵经验更好地建设家乡”,谢可旺则期待“未来能为祖国西北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198282769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