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用 | 经典沐心 第250期
【原文】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战国·庄周《庄子·骈拇》)
石大春景 图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微博
【大意】
长的东西不会有余,短的东西不会不足。所以野鸭的腿虽然短,接长一截便会痛苦;野鹤的腿虽然长,截断一节便会悲哀。所以原本腿长的不能截断,原本腿短的不必接长,没有什么可忧虑的。意思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事物都有其恰到好处的地方。
【延展】
用人,先要知人,知人越详,任用也就越恰当。知人就要了解人,了解人的长处和短处,才能真正做到用其长、避其短。所谓知人善任,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在这方面留给了我们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子产用人便是其中一个。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十分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治理国家,因此被委任管理国家大事。子产知人善任,善于针对下属的特点来加以任用。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太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计略,在野外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邑内谋划就会失败。因此,每当郑国要有诸侯之间外交事宜的时候,子产便向公孙挥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让他及时传达一些外交辞令。之后便与裨谌驾车来到野外,让他看谋划计略是否可行。等到回去再告诉冯简子,让他来作出决断。如果决定这件事可行,子产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命令,来应酬对付各诸侯派来的贵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
有一次,子产因为有一件国事需要伯石去办,在交给他任务之前,子产先给了他一座城邑作为领地。另一位官员太叔对子产说:“事情是国家的事情,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大家都为国家办事,为什么单单送给伯石东西?”
子产说:“人和人不一样,像伯石这样的人,让他没有个人欲望是十分困难的。满足他的欲望而让他成功地办成所办的事情,这不也是国家的成功吗?城邑有什么值得吝惜的,难道它还会被搬走不成?”后来,伯石害怕众人的议论,要交回封地,但子产并没有接受,还是坚持把城邑给了他。
不久,郑国的公卿去世,郑王让太史传令让伯石做公卿。伯石假意推辞,说自己无能无德,不堪重任。太史无奈,只得放弃。太史走后,伯石又派人去请求太史重新发布他的命令,等到太史发布命令后,伯石又假意推辞,就这样一连反复三次,伯石才接受任命。
这就给人一种假象,似乎伯石十分谦虚,三次任命才接受。子产对伯石的虚伪十分反感,所以在自己当政期间,始终让他处于次于自己的地位,不过分倚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子产的成功就在于兼采众长,为我所用。要想使一个人在其位置上作出最大的贡献,一定要先对这个人的性格和能力有着清楚的了解,如此,才能人尽其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生读后感:知人善用便是慧眼识珠,伯乐遇千里马。能够发掘人才并将其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实则是一件困难而又不易的事情。若能将这一点做好便可将不同人的不同长处发挥到最大,扬长避短,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