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日特辑 || 点盏花灯话团圆,处理分离迎成长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陪伴同学们来到了假期的尾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获满满呀~那就让我们一起欢度这个元宵节,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吧!
Lantern Festival
关于“元宵”
NO.1 元宵节的来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NO.2 元宵节的形成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NO.3 元宵节的习俗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下面就让阳光君带大家一起来观赏元宵节丰富的“百戏”内容吧~
滑动查看元宵节习俗
NO.4 元宵节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反映了群众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春夜月满,香车宝盖,一曲笙歌,千门灯火。元宵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团圆、和谐、追求自由的精神意蕴,永远鼓舞和温暖着我们。
华灯初上,美好壮观,许上心愿,继续奔赴未知的前程。今年元宵节正值开学之际,团圆与分离,相伴而来,我们既要享受与亲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也要学会面对各奔东西的无奈情节。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期,我们需要调适心态,处理好与家人的分离情绪。下面由阳光君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下分离情绪处理四部曲~
认识到分离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知道:分离,是一种成长的契机,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分离是有积极的心理意义的。心理学家Margaret Mahler认为:婴儿一开始与母亲是一种共生的状态,婴儿通过和母亲的分离过程学会将自己与他人加以区分,然后开始独立地探索外部环境。
随着青少年进入大学,经历分离个体化的过程,逐渐从心理上和父母分离,这有助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独立地学习、生活和交往,教会我们如何建立联结、如何去爱。开学的分离也是一种历练,使我们拓展新的体验,获得新的成长。
感知并接纳情绪
面对分离和新的变化,个体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心理学有一个关于分离的重要概念—— 分离焦虑。对于成年人而言,当我们和重要的客体分离时,就会出现分离焦虑。
由于每一次离别都会让我们体验到这种痛苦,因此我们不愿意承认和接受它的存在。但实际上,情绪其实并不分好坏,所以我们不要排斥,而是接受它们在我们的情绪中,通过感知并接纳这种情绪,学会更加珍惜。
转变认知,改变情绪
情绪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主观的反应,我们不能改变事件的发生,但我们能够改变对事件的看法。
分离不是为了再不相见,而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如果是真心,那么不论相隔多远,都能相见。当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理解分离,我们在分离时就能拥有不同的看法和情绪。
合理抒发情绪
因分离而产生消极情绪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回避它们的存在,尝试着理解这些情绪从何而来,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你可以用文字及合影的形式来表达感情,可以从家里带出一些载着回忆和情感的小物件物品,也可以多多制造与家人相处的机会。如果仍旧觉得悲伤,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场。
此时,你或许正忙碌于为新学期新生活做准备,但不妨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静静地回味假期生活,然后给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学期,新起点,需要我们主动建立新的生活秩序。结识一些新朋友,尽快融入未来的学习工作,建立对新环境的归属感和掌控感,都将有助于缓解我们面对分离时的消极情绪。
枝头春意,玉兰花开,西南大学待你归来。最后就让我带大家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一起来期待崭新的大学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