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朗读者No.1 |《瓦尔登湖》的春天已经到了,榆中的春天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青春朗读者No.1 |《瓦尔登湖》的春天已经到了,榆中的春天

2021-03-08 09:29

来源: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萃英在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青春朗读者:


以文学为美,暂别娱乐喧嚣,带领大家走进静谧深处,仰望朗读这片迷人而又深邃的星空”。


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瓦尔登湖  (摘选)



一场柔雨,青草更青。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如果我们常常生活在“现在”,对于任何发生的事情,都能善于利用,就像青草,承认最小一滴露水带给它的影响;而不把时间耗费在抱怨中,即我们所谓的“尽责”,那么,我们便有福了。


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还停留在冬天里。在一个愉快的春日早晨,一切人类的罪恶全部得到了宽赦。这样的一个日子,是罪恶消融的日子。阳光如此温暖,邪恶的罪人也会回头。由于我们自己恢复了纯洁,我们也发现了邻人的纯洁。


也许,在昨天,你还把某一个邻居看做是窃贼、醉鬼,或好色之徒,不是可怜他,就是轻视他,对世界也充满着悲观; 可是太阳照耀得光亮而温和,在这个春天的第一个黎明,世界重新创造,你碰到他正在做一件心平气和的工作,你看到他的衰颓而堕落的血管中,静静的欢乐涨溢了,在祝福这一个新日子,像婴孩一样纯洁地感受了春天的影响,他的一切错误你一下子都忘记了


他不但散发着善意的气息,而且隐约有种神圣的气味想要流露而出,也许是盲目地、无力地,像是新生的婴儿,一时间,朝南的山坡没有粗言秽语在回荡。你看到有些纯真美丽的新芽,正准备从虬结的树皮下钻出来,尝试又一年的生活,柔嫩、新鲜得宛如最年轻的植物。即使是他,也得以享受其主人的快乐。


 “若是能在宁静而有益的清晨之气中,回想每日所做善事,培养对美德的热爱和对邪恶的憎恨,那么人心里原始的兽性,就会像森林里被砍掉的新芽那样,不会茁壮成长。同样道理,人在日间所做的坏事,非但会阻碍美德的芽孢成长,还会消灭他们。”


 “美德的芽孢在多次受到阻挠而无法成长以后,就算是有益的深夜之气也不足以让他们存活。而深夜之气若是不足以让他们存活,人的本性就跟野兽没有什么分别。人看到同类的本性很像野兽的本性,心里就会想,他不曾拥有理性的天赋。难道这些算是人类真实的、自然的情感吗?



名家评价


中国文学大师张爱玲在"梭罗的生平和著作"一文中这样评价梭罗:“就好像我们中国古时的文人画家一样,梭罗并不是一个以工笔见胜的画匠,可是他胸中自有山水,寥寥几笔,随手画来,便有一种扫清俗气的风度。技术上虽未必完美,可是格调却是高的。”


伊拉.布鲁克(美国评论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谢尔曼.保罗(美国著名评论家):《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