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师生健康的“护卫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打造师生健康的“护卫军”

2021-03-10 10:5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唐琪 杨文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校医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肩负着学校传染病监控、健康教育、学生体质监测、心理健康疏导、食品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任务,对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崔建梅说。

今年两会,多位代表委员持续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其中,配齐配强校医和心理教师是一大焦点。

加强校医院建设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国家对学校卫生工作高度重视。1990年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就已对校医院建设、校医配备等作出明确要求。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校医院(卫生室)建设成效却不容乐观。”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

一组数据让他印象深刻:2019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校医室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仅四成中小学设置了校医室或保健室。未设置校医室的原因中,没有医务人员的占67.15%,占比最高。

这一现状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的调研中得到了印证。

张淑琴发现,很多中小学没有专业的校医,校医由任课教师兼任。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兼职校医缺乏流行病专业知识,无法对流行病进行研判、预防和处置;学生在学校发生磕碰受伤、眩晕休克时,兼职校医不能作出专业诊断,难以履行保健职责;卫生保健工作停留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温、消毒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加强校医院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各级各类校医院(卫生室)医疗管理体系标准化、专业化、系统化建设,才能建好校园健康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熊思东说。

细致规划建好校医院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健康第一”理念树立、政策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立、教学环境与条件改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规定,设立校医务室或卫生室。

一份份文件的背后,建设好校医院(卫生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熊思东建议,将规范性建设校医院(卫生室)纳入到国家和各级政府教育和卫生“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中,分级分类推进落实。

“首先,要完善政策体系,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制定‘学校医院(卫生室)设置标准’,对各级各类校医院(卫生室)建设标准及医护人员配置数、岗位职责等进行细化规定。其次,明确建设定位。各地在规划医联体建设时,可将校医院(卫生室)统筹纳入考虑范围,明确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定位,发挥医联体牵头单位的辐射作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此外,还要强化基本职能。针对校园特殊健康安全问题,对校医院(卫生室)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规定,除了承担疾病诊疗、健康知识科普等基础职能,还应承担应急处置、防疫、心理健康教育等职能。”熊思东说。

全国政协委员、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巧利建议,要尽快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并制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中长期规划。“目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经颁布30多年,不少条款已经过时。同时,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忧心,肥胖、近视、焦虑、抑郁等问题都亟须干预。”张巧利说。

打造一支校园健康“护卫军”

“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看似简单,实则任重道远。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以来,教育部分别于1994年、2007年、2016年开展了3次大范围的学校卫生人员队伍建设调研。目前校医配备还存在几个突出问题:配备率亟待提高,2016年我国中小学校医/保健教师配备率为77.0%,配备合格率为29.9%;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校医待遇偏低;校医编制紧缺;校医职称晋升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岗位培训仍需大力加强。

如何打造一支守卫师生身心健康的强力“护卫军”?

熊思东建议,地方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和医学院校要共同制定校医队伍建设规划,探索通过定向免培、全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政府购买服务或派驻医务人员等解决校医配备问题。招得进还要留得住,这就要求完善校医职称晋升制度体系,合理保障校医待遇,实施学校卫生健康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加强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

“要重点强化健康教育支撑保障体系,根据教学需求,配齐师资力量,尤其是加强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持续推动政策高效实施。”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说。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指导地方教育部门结合地方实际探索校医队伍建设新路径。目前广州已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医配备率、配备合格率均达100%。

“学生心理健康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仍是薄弱环节。”张淑琴建议,一是加强公费师范生、教育类研究生心理学知识教学;二是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组织专家录制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充实国家网络资源库,为基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四是招收公费心理学专业学生,为基层学校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本报记者 林焕新 唐琪 杨文怿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10日第5版  版名:两会特刊·新闻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