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季春:百年传承为佳话,坚守匠心流芳华
本网8月15日讯(通讯员 朱茵)芜湖四季春餐饮有限公司自1910年创立的中华老字号“四季春”发展而来。在这一百多年的时光里,每一代传承人都秉持初心,用心做好每一份餐品。发展至今,四季春在江城芜湖可谓是家喻户晓,一些特色美食也是深受食客喜爱,其中荷香烧麦、松针蟹黄汤包、正福斋方糕更是被列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挖掘非遗美食文化,探寻百年传承匠心,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新传学院赴芜湖市“芜湖‘三艺‘,传承有你”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位于芜湖市凤凰美食街的四季春总店对芜湖市非遗传承人孙梅老师进行采访。
真情流露,言行展初心
“一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那个年代大家仅仅就是为了解决温饱,做饮食行业就是为了有的吃,那个时候物质比较匮乏,不像现在。”从事饮食行业近三十年的孙梅老师在面对采访时向队员真诚坦露自己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朴实愿望。后来孙老师也是选择了做制作米、面等主食的白案。
图为孙梅老师正在介绍四季春的非遗小吃 通讯员 田雨婷 摄
为了能够做出丰富而美味的菜肴,满足食客多样的饮食需求,她并不满足于自身本领,而是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遍访名师。她先后向刘扣锁、鲍士霞等大师学习技艺,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在她的努力下,四季春白案的代表性小吃荷香烧麦、松针蟹黄汤包和正福斋方糕都成为了非遗美食。接下来,孙老师还想将店里的状元蹄、八宝葫芦鸭、牡丹鳜鱼等美食也申报成省级非遗项目并且目前正在推进这项工作。
守正创新,细心出新意
小笼汤包在江南地区其实是一道非常常见的餐品,但是在孙梅老师的手中,它又有着不一样的出彩。芜湖作为“长江巨埠”,河鲜非常多,螃蟹在九、十月份正是捕捞旺季,数量非常多。于是孙老师就想着把螃蟹的蟹黄加到小笼汤包中,这样就可以使汤包的口感更加丰富,味道也更加鲜美,从而造就了属于四季春的独特味道。
图为新鲜出炉的小笼汤包 通讯员 田雨婷 摄
除此之外,孙老师还自创了花式彩色小笼包。因为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逐渐变好,孩子们能够吃到各种各样美食的机会也变多了,食欲也会大大降低。于是孙老师经常会听到客人说孩子不愿意吃早饭甚至见到客人追着给孩子喂饭的场景。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孙老师便将火龙果、菠菜、黄瓜等水果和蔬菜榨成汁揉进面团里,做成彩色的面皮,再包上新鲜的肉馅,这样做出的小笼汤包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口感清爽的面皮搭配着鲜美的肉馅和香醇的汤汁,入口毫无肥腻之感,同时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小朋友的喜爱。
致力传承,交流促进步
孙梅老师作为芜湖市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也一直在致力于四季春传统小吃的传承和保护。四季春已经与芜湖市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立了传习基地,每年都会为该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安排一定课时的课程来教授这门技艺。芜湖市总工会也曾联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传媒中心大活动部举办了校园宣讲活动并邀请孙老师去参与宣讲。目前孙老师还计划到社区去为家庭主妇们做一些培训。同时,孙老师也经常会前往江浙沪和山东等地的老字号去交流学习非遗文化,在传播四季春的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学习他们的一些长处,希望能够在交流学习中促进相互的进步。保护中国的传统小吃技艺,孙老师一直有着自己的坚守和热爱,积极为这份艰巨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为孙梅老师讲解小笼汤包的做法 通讯员 刘佳靖 摄
但是孙老师也告诉了队员们目前四季春传统小吃技艺传承上面临的困难。学习这项技艺需要有一定的爱好和悟性,这样才能做的更出色。而且对于传统技艺,大多数年轻人不是特别感兴趣。因此传承人的寻找存在一点困难。“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这门技艺,能够喜欢,能够热爱,像喜欢西餐一样喜欢中餐”,这是孙梅老师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她十分渴望能够有更多新生力量能够加入到非遗的传承中来,发展我们的国潮文化,并且也表示很乐意能够分享并和大家探讨非遗的技艺。
在此次拍摄采访中,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孙梅老师的交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她刻在骨子里的那份对于中国传统小吃技艺的热爱和做好非遗传承事业的决心,也相信这份纯粹的匠心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助力我国非遗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