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篇】用红色音乐作品铸魂育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学生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首位就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一味单纯地说教和灌输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借助音乐教育的隐性传递却往往能够事倍功半,比如歌曲《东方红》、歌舞剧《红色娘子军》、管弦乐作品《红旗颂》、钢琴作品《黄河》等,不仅旋律悦耳动听,更重要的是其主题思想与国家命运和时代发展紧紧联系,无形中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引领。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样的艺术作品在高校中弘扬主旋律,就能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铸魂育人”作用。
河北师范大学于2015年9月启动实施“叩响音乐之门”红色经典系列校园音乐鉴赏会,迄今已连续举办了5年,演出100余场,受众师生达到近10万人。“叩响音乐之门”通过结合学校日常教育以及重要时间节点和学校重大事件创排相关红色经典音乐剧目,将艺术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通过对音乐知识、音乐会礼仪等内容的讲解以及编排、演绎一批寓教于“乐”的主旋律作品,以音乐教育为载体,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度与活力,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比如学校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就是“叩响音乐之门”的一个经典剧目。自创排以来,该剧目共演出10余场,观看人数近2万余人次,参演人员累计1000余人次,先后在河北电视台等多个频道播出,社会反响热烈。特别是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再次组织排演,得到了“长城网”、“河北新闻网”等众多媒体报道。
在排演过程中把西柏坡精神的发扬和宣传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线,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西柏坡》排演的全过程。在演出前邀请西柏坡精神研究专家为参演师生做《认识西柏坡》专题讲座,组织参演师生到西柏坡参观学习、观看反映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图片展和影片,将西柏坡精神入脑入心。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强化参演师生的角色意识,让他们站在舞台上就自觉通过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精准再现历史原貌,生动诠释出每一个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在演出结束后,利用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座谈会以及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让参演师生与主创人员充分交流参演感受和体会,既有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又有艺术上的灵感触及,使西柏坡精神深深融于日常言行,激励他们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勇当先锋,争做表率。
经过5年的运行实践,“叩响音乐之门”红色经典系列校园音乐鉴赏会作为一项精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让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的音乐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成效是显著的。从最初的动员学生观看,到现在的一票难求,我们欣慰的看到学生真正喜欢和爱上了音乐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与参演师生、与观看学生的交流,深刻感受到音乐通识教育既犹如一种思想的净化剂,洗涤着学生的灵魂,又犹如一种思想的催化剂,促进着学生全面和谐成长。
在主动作为中提升参演学生专业素养和政治素质。一位参演学生写道:“‘叩响音乐之门’的意义远不止一场鉴赏会,它其实是在给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上一堂人生的大课。当我看到受伤的舞蹈演员咬紧牙关做完最后一个空翻,看到合唱专场时很多观众举起手机录现场的歌声,看到观摩的小学生记者写出感人至深的观后感,我都一样热泪盈眶。无论在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会勇敢地坚持下去,能够以这样的角色和身份参与是无上的荣誉,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培养自己的母校贡献一份力量,也使我感到无比激动与兴奋。” 据统计,参演学生中获得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各类荣誉称号的学生数量占到学院获奖总人数90%以上。主创和参演师生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明显提升了学院的教风、学风。
在润物无声中让观演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观看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的具体情节,也没有深入了解过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深受人民拥护的那一个个动人场景。我在演出现场真正体会到那个年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这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精神受到了洗礼,也使我坚定了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重任的决心!”这是一位观众发自内心的感触,也是学校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的生动写照。
“叩响音乐之门”红色经典系列校园音乐鉴赏会极大地融合了课内课外、学科内外,有效衔接第一、第二课堂,是学校开创“思政育人”新模式的又一次有益尝试,《中国教育报》曾就此作过专门报道,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展望未来,河北师范大学将继续丰富活动内涵,运用好艺术实践这一重要抓手,深入落实“课程思政”这一理念,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高尚文化激励人,以先进思想引导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