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乡村振兴星火,照亮莱州发展前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只有乡村产业发展起来、壮大了,乡村才能积累丰富的物质基础,从而更好地带动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协同发展、全面振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星火传递乡村振兴实践队凝聚青春力量,全力以赴探究莱州乡村振兴进程。
桑树满园,振兴在肩
8月15日实践队来到莱州红桑葚采摘园,这里占地50余亩,因地制宜复合种植了桑树与无花果树,酿造果酒等附加工序可在园区一并完成。这里环境宜人,木质结构建造的屋舍富有乡村气息,在晚上还会有烧烤、农家乐等活动,实践队与桑葚园主人韩女士交流了解到,目前整个果园采用环保农业理念,不施用一点农药,这也吸引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们来采摘,果园的效益年年稳步增长。
现在韩女士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莱州桑葚第一人,在面对实践队员有关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问题时,韩女士自豪地说:“有句话说得好,种树最好的时间就是十年前,最早就是我把桑树品种引入这里,这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目前采摘园紧随时代潮流,在线上自媒体均有宣传,每年桑葚售卖基本依靠采摘,无需依靠零售,园区打造的各类体验项目也带来丰厚回报,真正实现了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小小草辫,大大力量
草辫是山东省莱州市传统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探究莱州草辫文化,星火传递乡村振兴实践队于8月16日来到莱州草辫展览馆,切身感受草辫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体味草辫为乡村振兴注入的蓬勃生机。
实践伊始,队员们跟随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玉兴老师来到他的工作室,欣赏到各种精巧的草编工艺品,杨老师还现场展示了编织草辫的手法,灵巧的双手赋予草料新的生命。莱州草辫早已声名远扬,这里生产出极具观赏性的草编制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能创造超过两亿的产值。杨老师说:“草辫这门手艺,让当地许多百姓由贫苦生活走向小康富裕,小小的草辫也有大大的能量。”通过杨老师的讲解,队员们对草辫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更感受到草辫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强大力量。
随后,队员们也有幸见到了金烨工艺品厂的原广宗先生,他是杨老师的徒弟,目前主要从事草辫产品的创新工作。当他展示他手工编织的马甲与服饰时,实践队员们都大受震撼,两位队员还亲自上身体验一番,不禁感叹草辫技艺已经可以完美融入到更贴近现代生活的产品中去。产品的迭代出新,不仅象征着时代的变迁,更象征着莱州草辫这一非遗文化在匠人们的手中接续传承、焕发新生。
临别之际,队员们拿出精心准备的山水画送给杨老师,杨老师即兴挥笔作画回礼,短短几分钟,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就跃然纸上。艺术上的交流让这次实践经历得到升华,队员们与两位老师合影留念,保存这份珍贵的回忆。
非遗文化,助力振兴
莱州市文化馆,担当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调查、保护、传承以及全市大型节庆文化活动的组织承办等职能,已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8月17日,实践队来到文化馆的非遗展区,蓝关戏、掖县滑石雕刻技艺、莱州草编技艺等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栖霞泥塑等非遗项目也栩栩如生、大放异彩,给实践队员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作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莱州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已发展到上千家,带动数万人就业,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如何在新时代背景的保护下传承好非遗项目,是留给每一座城市的命题,此次实践队员们看到的各类非遗项目便是优异答卷。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认识到传承创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星火传递乡村振兴实践队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青年力量号召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去,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