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很重要,它需要走进孩子内心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仪式感很重要,它需要走进孩子内心

2023-08-28 21:23

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入学仪式感被吐槽?

抖音、头条,突然刷到关于小学新生入学仪式感的吐槽,上游新闻报道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不要让老师和家长被所谓的仪式感“绑架”。《光明教育家》公众号也发表文章《家长投诉“开学仪式感”贩卖焦虑!网友:呼吁整治》。

开学在即,曾经被大家所推崇的入学仪式感、开学仪式感,为什么突然就被严重方案,甚至呼吁整治?

被“氛围感”代替的仪式感,被媒体充斥的教育

教室里插满色彩缤纷的气球,黑板上拼摆造型乖巧的棒棒糖,教科书进行精美的包装,校园里摆放各种拍照打卡造型……

本应以行为和活动为主的仪式感,被满满的“氛围感”所代替,而这种氛围感更多的是“快乐嘉年华”的味道,少了学习的“书香气”。偶尔一两次,让人新鲜,多了可能就遭人烦了。

对于一线教师来讲,应该没多少人喜欢这样,在紧张的开学筹备工作中增添这些形式工作,很多时候还需要自掏腰包购买物品器材。

被氛围感所替代的、形式化的仪式感,之所以愈演愈烈,源自媒体对教育的充斥。

孩子上学了,很多家长比孩子还要兴奋,发个圈儿感叹下,需要漂亮的图片;学校宣传开学工作的情况,需要好看的照片;各级媒体报道也需要精彩的镜头……在自媒体、快媒体充斥的环境下,好看的照片似乎就等于好的做法与效果。让教师无奈地从教育者变成了服务者,呈现教育外显形态,服务媒介宣传,背离了该有的教育行为。媒体狂欢后留下一地鸡毛,教师最后默默收场。

仪式感要走进儿童心里,教育需要真诚

仪式感固然会有一些外显的视觉氛围,需要适当的环境布置,但更重要的是基于育人目标的学生行为参与。只有儿童行为的参与才能让仪式感内化为意识引导。

改变仪式感过于形式化的现象,需要家长降温情绪,多一些孩子教育引导的实际参与和家校配合;需要学校在浮躁的媒体环境下保有对教育本质坚持的定性与耐性,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不断迭新的教育需求下,合理创新工作方式。

仪式感很重要,对待满怀期待的入学儿童,入学仪式会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和重要影响。但教育需要真诚,需要走入儿童内心,不能只追求瞬间镜头的精彩。

【责任编辑:你猜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