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的命脉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跳动的命脉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本书,大家都在赞赏甚至是膜拜这本书,那么到底为什么《百年孤独》的评价会这么高?它有什么影响?在此,我想谈谈关于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体会。这部书在中国影响巨大,从销量上来说,它是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多年来销售排行榜第一,不只是读者们喜欢这部书,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莫言曾说起,他第一次看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1984年,当时他在军艺读作家班,在魏公村的书店里面,第一次读到小说前十几页的时候,他浑身发热,非常激动,他说自己再看了一会就不敢再看下去了,他觉得这个小说太了不起了,他再读下去,他会完全被它控制,所以这本书他不敢看,他把书放下来,跑回军艺,他的描述当然很有戏剧性,他回到宿舍坐下来就开始写,可见《百年孤独》给他的影响有多激烈了。应该说80年代中国文学的变革是跟这部书有关系的,这部书可以说非常有效的影响了中国八九十年代以来最有创新性的一批作家,像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阿来、余华、苏童、格非、陈忠实等等。作家王蒙也曾说,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没有比加西亚·马尔克斯更甚者了。那时莫言读的其实是盗版的《百年孤独》,因为2010年中国才拿到《百年孤独》的授予版权,2011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是新经典作为出版方。前不久,由范晔先生翻译的《百年孤独》电子书也在掌阅上线了,相信会吸引很多年轻的读者在线阅读这部名著。《百年孤独》这部书,对中国作家来说,具有某种启示录式的一种意义。所以我们今天读中国作家的作品,可能或多或少都可以在作品的人物、语言、叙述这些里面,看到一点《百年孤独》的影子。中国的当代文学是中国现实主义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的关头,随着西方的现代主义进来,《百年孤独》它是带着这么一种影响,启发了中国作家,几乎在瞬间点燃了中国作家的想象,打开了现实主义的那种开放性的道路。像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大家就看到,跟《百年孤独》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了。就我个人来说,对这些经典名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
在翻阅了相关资料以及阅读完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些相关内容: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文学作品,那些著名的作家,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耶鲁一位文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他在80年代写了一本书叫《西方正典》,他就认为西方的作家在莎士比亚之后的作家,在文学的传承上,都是莎士比亚的儿子,所以这一点表明了西方的传统,它非常有承接性。所以这部书对中国文学来说,它确实是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几乎是中国成名的作家都非常认真的读过这本书。《百年孤独》最早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 1967年出版的,当时《百年孤独》拿下了很多的大奖,为什么15年后诺贝尔文学奖才颁给了他呢?因为当时马尔克斯对拉丁美洲军政府他有一种抗议,所以他有很多年不写了,他称之为封笔。马尔克斯在出版了《百年孤独》后,其实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也在等待加西亚马尔克斯能写出新的作品,在十多年之后,也就是1981年,马尔克斯出版了《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诺贝文学奖就把奖颁给他了,实际上是颁给《百年孤独》的,因为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如果要获奖的话,必须是在最近几年有作品,所以他1982年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对全世界的读者影响很大,它的文学的艺术手法很高超。但是对普通读者阅读来说,可能还挺费事,因为《百年孤独》是一部奇书,真正读懂需要一把钥匙。
下面我将简单叙述一下我对本书内容的理解和总结:
第一部分:没有魔幻的世界。世人都说这是魔幻现实,但是哪里是魔幻?如果你曾经站在过南美那片丛林热土,披荆斩棘创立殖民地,在蛮荒的大地上,面对种种未知的印加鬼怪财富的传说,在此起彼伏的革命岁月中,与理想,帝国,资本,抗争一生,在热带的海边遇到如瘟疫和酒瘾,让你身体永远记住的的爱情。如果你遇到过这四个中的一个,你会发现马尔克斯写的如此真实,也如此懒惰,他不想给你解释这到底是什么,他就是随手一挥,抓出一个元素,然后放到自己的世界中,再大步前进,决不回头。
整个故事,来自一个魔法渐渐丢失的去魔时代,也就是一个少年把未知变成已知的成长,它将真实,用戏剧和难以解释的演绎,合二为一。它的神奇并不超过李白的“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它的历史如此简洁,也好似 “馋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寨通人烟。”,它的爱情也不例外,“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你时常难以觉得这是二十世纪魔法,而是觉得这是公元800年前,轴心时代历史的开端。
除了历史的诞生,还有生命的诞生。《百年孤独》的超现实,多是来自于最初马贡多的建立。这一部分时间快速略过,故事模糊不清,人物也点到为止。”这里没死过人,那么你们就不算这里的人“,多么美好的伊甸园,与其说是魔幻,不如说这就是每一个人记忆的开始,这是一个学语的少年,听着祖母家族的故事,他还不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未来,以为一切都是未知的魔法,漫长的历史就是一两句话,家人会永生永远陪在身边。直到那一刻,他长大成人,无论遇到的是冰,是科学,是亲人离去,是屠杀,是爱,还是猪尾巴,少年们都开始长大,魔幻也开始退去,记忆会模糊,只留下孤独的宿命。
第二部分:孤独的宿命。太宰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至少进化论说,所有人都是智人进化而来。那么形形色色的人,在面对这个花花世界的时候,只能用我们祖先,10万年前匆忙搭建好的人系统。可惜的是,那个系统只能稳定30年而已,这不仅是远古时代的平均寿命,也是各种角色故事意义消失的开端。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遇到科学的那一天,便知道自己一生进步的可能锁死,就像那些遇见智子后死去的科学家,他只在栗树下留下亡灵,他演绎了“朝闻道,夕可死也”。丽贝卡从何塞·阿尔卡蒂奥死去的那一天起,便跟着死去,再也没有成为故事的一部分。阿玛兰妲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误毒忏悔,皮埃特罗·克里斯皮遇见爱情瘟疫身亡,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遇见屠戮起,惶惶不可终日,何塞·阿尔卡蒂奥小教皇自从遇见花花世界,注定会人为财死。最后的六代奥雷里亚诺遇见了梵文,投身其中被淹没而死。十七个奥雷里亚诺从头上画灰色十字开始,便被死神盯上。
“多数人二十或三十多岁已经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不断重复以前的自己”,第一次“看冰”兴奋,总会随着年岁的增加渐渐变得常见。余下的一生,人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在原地尝试去挑战曾经的兴奋,尝试更大的可能。堂吉柯德一次又一次上马,费洛伦蒂诺一次又一次艳遇,无异于夜市的光头大哥们一次又一次回忆曾经混迹江湖的岁月。
这就是宿命的孤独,无论你走哪条道路,当那些生命的悸动,像一剂毒药,那余下的一生都只是它致命发作的的倒计时。30年的人生让人不来不急学习,哪怕躲过了一种子弹,也注定躲不过另外的一颗,唯有超越30年的智慧和生命,来孜孜不倦的把我们守卫,照顾,好让家族活到成年。
这唯一的的守护着,就是乌尔苏拉·伊瓜兰本,她象征着给马尔克斯讲故事的祖母,像所有少年的祖母,智慧而富有温情。她是母系氏族乃至氏族本身的化身,是家的灵魂。正是她的存在,串联了整个家族,各个人有机的结合在她的堡垒中,才不会四分五裂。
乌尔苏拉被亲人中的猪尾巴儿女所惊吓,所以她自始至终,都是在担心着家族的繁衍和生存,辛苦劳碌,帮其壮大,绕过那些已经发生的风险。在乌尔苏拉的关怀和智慧下,布恩迪亚家族的男人没能成长,在乌尔苏拉去世后,布恩迪亚被一击即溃。布恩迪亚家的人本可以在乌尔苏拉的庇护下,荒唐而热闹的度过一生,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把所有保护壳碾碎,流出阵阵孤独。
第三部分:孤独的历史。从殖民开荒,到思想改革,再开放发展,到与香蕉资本的抗衡,被政府莫名其妙的嘲弄,布恩迪亚家族在一波又一波的变迁中辗转反撤,但是仍然抗不过这历史潮流。
历史的孤独便在于,它在时间维度下的浪潮无穷无尽,能避免一个错误,但是永远躲不过下一个错误。就像在十万大山中,躲避毒虫猛兽,无限的追逐泉水果肉,没有方向的翻阅山峰。你自以为走遍东南西北,但是找不到大海,自以为找到了大海,但是渡不过西天,最后只能回到小作坊,一片寂静。刘慈欣说过,“黑,真他妈黑”。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披露褴褛,探索大海,想要将村子和世界联系起来。水手何塞·阿尔卡蒂奥,走遍世界强大如此,仍就被射杀,不值得任何说明。“不死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为了自由价值,奋战终身,直到心死沙场,肉体告老还乡,也再无力起势。小阿尔卡蒂奥拥有了自由价值,却就像红卫兵一样,在对世界认识还不够清晰的时候,就被推上了前台,直到被射击身亡。国家稳定后,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去主导罢工,然后见识到了无法言语的阴谋。心灰意冷的家族,只能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小教皇,走上了一条公务员般永远安全的道路,但是繁华欧洲的落差让他再不能平静。
徒劳和无力,是妄想抗争孤独最后的结局。”风流子弟曾少年啊,多少老死江湖前“,跌宕起伏的大泽地往事,充满了各种徒劳的抗争。向往自由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代表着本土势力,却跟代表保守党的政府联姻,后期的权势,让屠龙英雄也变成专权的恶龙。文中的他“他在意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追求属于自己本性的道路,不是为了拯救,而是利用这种刺激激活着他的无情。但最后”他的命令比自己发出执行得更早。” 他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的集合,被恶龙吞没。
如果历史的车轮无可躲过,那么我们才冷明白马尔克斯这么冷酷没有感情的客观叙述方式。我们才能明白它对与波澜起伏的革命岁月的简单倾诉。当我们以为这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悲剧,其实这是所有人的悲剧,只是其他人,更连名字都没机会留下。
第四部分:孤独的轮回。徒劳和无力,是妄想抗争孤独最后的结局。既然个人生命如此短暂,扛不过悸动的毒药,既然人生经验的传承如此艰难,无法抗争历史前进的陷阱。那么这两者纵横交接,变成了渔网交织,缠在在各个角色身上,生擒他们不得翻身。所有故事,都变成了或多或少的轮回。
在我看来,马尔克斯的故事,沉重,太过沉重,揪心与痛苦,压在心头,压的人,连选择放弃的能量都不留分毫。毒发的人们,最后的奖励,即可以安静的回忆过往,不带半点悔恨。“马贡多的人都等着雨停后死去,既然看雨时无事可做,那么分割日夜年月,只是徒劳。”
某一个角度来说,活着为了讲述。如果一个故事,主角按照时间线前进,那便是主角成长小说,如果有两条线前进,那便是一个不错的悬疑基础,如果按照一条又一条的线,网状交织,此起彼伏,有机的互相影响,那可以是创世。
本书的奇妙之处,便是它根本不从下手,因为它再没有线性的调理,而是让各个进程自由生长,去处理五花八门的任务。我们抽丝剥茧,正如成书一样,从漫长的岁月中,剥夺出各种自以为是的规律,然后从规律之下,只看到孤独。
如果人生本就孤独如斯,没有任何价值,那么唯一剩下的价值,就是在工作坊一遍又一遍的炼小金鱼,让它成为文物。就像马尔克斯一遍又遍的改稿,直至他最终意识到,意义的虚无,意识去到跟随本性,以毒为乐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直到他意识到唯一可能的办法即是《活着为了讲述》。
故事中的,很多预言和预测其实并不存在,它们更像是成长后凌乱的总结和回忆。在真真实实经历过以后,我想我们才会承认自己那么的渺小,跟随那放肆的人性,让悸动的毒药帮助自己成长,也让和悸动和责任作为自己的指引,有深度的碌碌一生。
乌尔苏拉,你是唯一能战胜孤独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