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闽江:春季情绪波动怎么办?中医心理智慧有妙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丁闽江:春季情绪波动怎么办?中医心理智慧有妙招!

2021-03-19 09:46

来源: 丁闽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1年的春天已经悄悄来临,春季一直被大家视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季节人们本来应该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是最美好的季节,也是最矫情的季节,每年春季到来时,很多人就会有各种情绪,莫名的情绪低落,莫名的情绪波动,心态也特别不好,让人心神不安,正所谓“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也是一年当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半数以上的人群在春天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失眠、疲倦、健忘、情绪低落、好冲动、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这个季节很容易被诱发或加重。也有研究表明,春风频率过低,极易产生次声波,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春风还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使人体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导致精神失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应该如何调节呢?心理老师想用更加传统的智慧的来帮助你!要不要看看。

0             1            左中括号春季经常出现的“心理感冒”症状左中括号


这里用“感冒”这个词,是为了向大家说明,春季出现各种心理症状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心理“感冒”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甚至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自行缓解。当然,春季也是精神疾病的好发期,精神疾病容易复发,因此,也要特别注意。春季出现比较多的心理“感冒”症状包括:

1.躯体反应不适总觉得不舒服。具体表现为身体莫名的不舒服,说不出具体是哪里不舒服,不舒服的感觉经常变换位置。有时候食欲下降有时候拉肚子,有时候头晕头痛,有时候还会一冷一热,甚至有时候觉得心脏不舒服,有时候还表现为颈腰椎疼痛。经常出现不典型症状,但又经常变化,经医生反复检查却查不出是什么器质性疾这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是由情绪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

2.慢性疲劳综合征,春困是典型表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最典型的表现为困乏、周身不适、全身无力感、情绪低落、压抑郁闷、生活乏味、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爱发脾气、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甚至不想工作等症状。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休息和放松即可消除。这本来是春季很多人的正常身心反应,但是,这种状态如果持续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3.抑郁,这是春季最容易诱发和复发的心理疾病。在春季的各类精神疾病中,抑郁症较为常见。主要有如下症状。身体状况: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不高、颈肩僵硬酸痛、食不下咽、容易掉发、体重下降、无法从睡眠状态清醒过来,持续头痛等。情绪状态:包括心情沮丧、焦虑暴躁、心神不宁、脑中充满负面想法、沉浸于无力感,以及每逢季节转换之际,就会萎靡不振等。思考混乱:包括逐渐丧失思考能力、逐渐丧失注意力、思考完全停止,犹豫不决,难以抉择、容易健忘、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等。行为症状:包括活力与企图心难以涌现、早上欲振乏力、总是焦虑不安、在房里安静不下来、整个人变得紧张兮兮,甚至忍不住顺手牵羊等。人际关系:包括不想和他人交谈、无法信任亲朋好友、与大伙儿格格不入、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别人等。个性方面:包括不达完美便耿耿于怀、责任感变强、常为小事动怒、无法表达本身情绪、眼里只有“出人头地”。 综合起来说就是一个人表现为整天闷闷不乐,开心不起来,情绪低落长达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对什么也没有兴趣,情绪消极,记忆力明显减退,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有明显的轻生念头,甚至有过轻生的行为,觉得自己是累赘,连累家人,思考问题困难;躯体症状表现明显,有明显的失眠表现,头晕头痛,胸闷,身体异常难受。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假如你出现了以上的一些症状,千万不要马上给自己下结论,你的这些症状或许只是抑郁情绪,这是春天特有的一种情绪症状,这种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自行缓解的,不用太过担心。如果你的症状很严重,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缓解,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4.躁狂,春季的另类高发精神疾病。躁狂是一种与抑郁相反的情绪状态,俗话说“菜花黄,人癫狂”“四月桃花颠”。躁狂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于心情愉快、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精力旺盛、睡眠减少、不知疲惫,为了一点小事可以随意的大发脾气、易激惹,严重的时候易激也可以出现冲动行为或者一些不协调的症状、言语零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一般发病于青壮年,起病较急,可以数日发展到疾病状态。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原来性格比较内向、温和的人,变得话特别多、兴奋,自我感觉特别好或者精力特别充沛,吹大话,不睡觉也不觉得发困等表现时,就要警惕这是躁狂症的表现。

0             2            左中括号春季容易出现心理“感冒”的原因是什么呢?左中括号


1.春季千变万化的气象特点。春季天气变化最为频繁,先是阴雨连绵,然后气温突然飙升,又突然晴空万里,之后可能突然又下雨降温。这样的天气变化容易扰乱人们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加剧心理机能紊乱;有的人对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高度敏感,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温暖的春季,气温的急骤变化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光照时间开始延长,光照强度加大,脑松果体褪黑素分泌受到抑制,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进而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出现抑郁、烦躁、失眠等症状,更严重的可导致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春季天气潮湿,多阴雨天,尤其是南方雨季到来时,雨雾蒙蒙,连绵的阴雨天是抑郁症高发的外部因素。

2.生活节奏的变化导致适应不良。一年中最放松的春节假期刚刚过去,本来就可能有些不适应,人体的生物钟被扰乱,人体的正常生活状态被打乱,这种乱加上特殊的气候特点,导致了人的心理更难适应。

3.春季的各种压力比较集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大部分人都给自己定了计划,有些人甚至急于改变自我现状,给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今年的春天受到疫情影响,大部分人实现目标的难度加大;而对于很多大学生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有很多大学生即将面临找工作、考研复试面试、毕业考等各种压力。因此,季节变化加上压力叠加,容易心理“感冒”。

4.认知方式不合理。我们都知道影响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不同看法。同样一件事有人用积极的思维去看,有些人用消极的思维去看,产生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还有的人经常会陷入“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不合理认知中,导致了在面对困难时产生不良心态。

5.个性特点。有研究表明内向型人格特点的人不愿表露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更愿意自己承受困难和压力,过分关注事件对自身的身心影响,同时,又不愿意主动求助,难以利用社会支持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另外,情绪不稳定的人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导致情绪此起彼伏,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

6.原有的身心状态和社会支持体系。本身身体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担心和适应困难;本身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在春天也会过分警觉,过分担心,产生不良心态;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体系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难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容易出现心理“感冒”。

0             3            左中括号怎么办呢?传统智慧有妙招!左中括号


妙招1:顺应自然

《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充分说明了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顺应自然,起居有度,中医讲求“天人合一”,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气候变化、昼夜更替、环境变迁等,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在生活中,要做好起居饮食,以保“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从饮食来讲要做到饮食有节、清淡,多吃蔬菜,进食要细嚼慢咽而且要多样化,并注意冷热。从季节来说夏慎湿热,冬慎寒凉;《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因此记得:春季一定要早起,起来后活动身体,有空多走进大自然。回校后要马上调整作息时间,开始规律的校园生活,切莫昼夜颠倒,切莫通宵达旦,你的身体、心理将会难以承受,关键是你的心理负担会不断加重大自然总是能疗愈我们受伤的心灵。大自然本身就能够抚慰、温暖我们,所以,当我们被情绪困扰时,换个环境,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侍花弄草、观赏鸟语花香。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新。这种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这些以静制动的宣泄方式,都能帮助你缓解焦躁情绪,以静雅的心态平息怒气。当然,如果你不方便走进大自然,家里种种花,与花对话也是不错的情绪宣泄方式。

妙招2:适度运动

《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一论述全面阐述了养生之道的基本内容,其最大特色在于主张整体养生形神兼俱中医整体思想在指导心理健康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认为形神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要关注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医心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兼俱,认为生理、心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运动有利于改善情绪,运动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运动有利于人们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有效地增加人际互动,提升个人的人际关系,运动对很多心理疾病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因此记得:适度运动。从每周锻炼3次开始,从每次锻炼半小时开始,从最基本的快走或者慢跑开始,从自己可以实现的运动量开始,从同伴陪伴你一起运动开始,一点点的提升,一点点的增加运动量。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好了,身材好了,食欲增加了,睡眠踏实了,人也变美了,到时候你想停也停不下来。在这里一定要提醒的是,并不是越高强度的运动越有效。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更适合选择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奏的腹式呼吸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太极、八段锦等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

妙招3:恬淡虚无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虚无是指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杂念,无恼怒、忧思与惊恐等。这句话告诉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没有贪念妄想,那么就会真气和顺,精神内守,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容易侵犯人体,人就不会生病。就是要心绪宁静,心静如水,不为名利所困扰,不为金钱、地位勾心斗角,更不能为之而寝食不安。心神不安,情性躁急,为致病的关键因素。心主神明心安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因此记得:心理养生不仅要看到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要注重自身精神的修炼,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减少主观欲望的需求,目标不要太多、太高、什么都想要。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适时取舍,给心灵做减法,经常怀有一颗感恩知足的心,不盲目追逐虚妄的东西,不过分攀比拥有的事物,真正做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要在思想上减少杂念和贪念,懂得珍惜和满足,保持心静和自省。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妙招4:稳定情绪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七情是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一般不会致病,但七情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只有气机平衡,人才能健康。《内经》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是指神静,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过。《内经》:“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内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七情失调,心神则失去平和,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忧则伤肺,过思则伤脾,过恐则伤肾;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

因此记得: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事在人为,乐在创造,要善于自我调整心态,踏实度日,莫为琐事所烦扰,豁达乐观,喜乐无愁,纵有不快,也一笑了之。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避免生闷气,注意及时排解心中的不快。学会倾诉、宣泄情绪,多与人沟通,有意识地自我引导,这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法;感到累时,暂且搁下需要做的事情,调节调节,听听音乐,散散步,和朋友扯扯家常,过过轻松、悠闲的好时光。放慢自己的脚步;回到寝室可先洗个热水澡,让自己的身心彻底地放松平静下来,再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自己渐渐进入沉静的状态里,心胸自然会开阔起来。

妙招5:多做善事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以上论述把养生最高境界归根于德,认为: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所以我们要告诫大学生时刻恪守道德标准,以身作则,用德来修身,以此来保持身心健康。“德为立身之本,德为养生之基。”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有德有术,严于律己,宠辱不惊,豁达大度。他认为,欲修身,必先正心,心正方能身安,身安方能体健,体健方能延年益寿。这正是古人所谓“仁者寿”的来源。“德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养德不违反自然本性,上顺应天地阴阳之理,中合世道人伦之德,下爱惜万物生存之乐,这是养生最基本道理。只有将道德观念深深地埋在心中,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中医还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

因此记得:要有一颗善良之心,时时处处地都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好善乐施献爱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自己的心境也会得到慰籍。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要紧的是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而感恩,是人际关系里最好的沟通方式。时怀感恩之心,人才会以更加宽容、更加热情的态度,投入到生活中来,也能更好地保持心身健康。

妙招6:多些宽容

养生贵在养心。养心重要是为自己的心松绑;静心在退,洁心在空,宽心忘坎,忍心大度,用心心康。要心胸开阔,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底无私天地宽,让宽松、随和、宁静的心境陪伴你,岂非是快乐每一天。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放下、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宽心是对不如意的事情不要斤斤计较、小肚鸡肠,而是要粗心,要难得糊涂,这样,就会拥有平衡的心态,时时感到生活的轻松与美好的人生。不会被抑郁缠身而闷闷不乐。

因此记得:过去再糟糕已经成为过去,未来再美好还没有到来,我们唯独只有珍惜现在,珍惜当下人生经历的小事无数,不能计较的却很多;人生遇到的大事很少,也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常人无可奈何。为小事而常介怀,不值;为大事而常悲戚,不该。故,面对小事,要开心;遇到大事,要宽心。争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自己。黑是黑,白是白,让时间去证明。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宽心做人,舍得做事,赢的是整个人生;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才有阳光。

  妙招7:饮食养心

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春时节,专家指出,养肝护肝要从饮食、起居、锻炼和情志四方面入手。春季饮食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张大量的进补。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可以适量食用海参、冬虫夏草等补品。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春季尤其要注意饮食规律,多喝水非常重要,多吃蔬菜水果,吃干净、清淡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因此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因此记得: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稳定情绪,消除压力和紧张情绪的食物,例如多吃富含氨基酸的食品有助于稳定情绪,对抗抑郁。豆制品、坚果以及菌类都不错,还包括黑木耳、花生、炒葵花子、南瓜子仁、杏仁、榛子、干竹笋、黄花菜、百合、山药等。

妙招8:按摩穴位

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的时候,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缓解的,我们手上就有很多可以缓解坏心情的穴位,接下来就给大家说下。

1.太阳穴

按摩此穴位有提神醒脑,静心安神的功效,入睡前轻轻按摩此穴位,可舒缓紧张的状态,有利于睡眠。对缓解缓解忧郁状态,也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时直接用食指或拇指按压,不可太用力,有一定的酸胀感即可。

2.膻中穴

按摩膻中能理气宽胸膈,对缓解心悸、心烦有重要的作用,可用拇指直接按压,也可用一手大鱼际来回擦膻中穴。

3.合谷穴

合谷穴与心包经有关,按摩能镇静止痛,使人安静,对缓解紧张的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用一手用力按压另一手的合谷,并辅以一定的揉法,时间约10分钟。

4.太冲穴

太冲是肝经原穴,肝火太旺就容易导致心情不好,按压可平息肝火,缓解心胸不适。

按摩方法就是用拇指用力按压太冲4-5分钟。

5.风池穴

按摩风池穴具有镇定情绪、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以两手拇指同时按压两侧风池穴,并做揉法,反复5次,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其实,春天容易出现的生理、心理反应是正常现象,只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愉悦的心情,懂得调节、适当宣泄,就能够平稳度过。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不要过高要求自己,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特别提醒: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心理健康素养十条中,有一条明确说明,懂得求助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情绪表现和症状特点,适时适当的求助,不要隐瞒疾病,也不要扩大疾病的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求助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求助学校的心理中心的专业老师或者辅导员。如果你正在服药,一定要按照医嘱服用,切不可擅自减药、停药。

(作者: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中心主任 丁闽江)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