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大:“志”趣相投育品德,银龄稚子温暖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西南石大:“志”趣相投育品德,银龄稚子温暖行

2021-03-19 15:23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杜彭千惠 田梦宇 宋润华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经济困难学生成人成才,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文化自信、行为自觉、助人自得”的主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平台,面向全校学生(以经济困难学生为主)组成志愿小组,与专业理论、实践平台相辅相成,从小组内部出发进而辐射到学校社区老人和儿童的陪伴活动中,帮助组员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促进“他助-自助-助人”架构的形成。

项目将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以文化浸润、增权赋能为主要方法,依托新媒体平台、校院公众号为载体,记录项目推进过程。通过高校平台对经济贫困学子产生有益的影响,促进其全面发展。

增能赋权,明确方向

“茕茕荧光”通过线上招募组员,线下开展破冰活动,促进组员间建立起相对良好的支持网络和亲密的专业关系。鼓励组员勇于表达自我、认知自我,并由此对其个人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和剖析。破冰活动的开展打破了成员间的隔阂,使小组成为一个具有向心力的集体,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更好地做自己。


1:小组破冰

基于小组成员共同的背景,寻找共性化的自我认知方面的缺陷。在小组运行过程中,小组成员大多由于受资助而自我“标签化”,对自我的不良认知阻碍了小组成员对自我发展潜能的挖掘和肯定。通过“茕茕荧光”阶段,项目以“优势视角”为介入方法,利用理性情绪理论对自我非理性认识进行辩论,进而使小组成员相信自己是有价值且被其他人需要的人,为小组下一步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传承古风,继往开来

通过前期小组成员对自我的认知的肯定和潜能的挖掘,项目以文化浸润为阶段性方法,开设“国学讲堂”,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利用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基于社区离退休老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相关传统文化,汇编成故事信息库,讲古述今。深度挖掘高校社区文化积淀,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能量。


2:社区游戏互动

“国学讲堂”阶段,小组成员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我的文化素质修养,丰富了自我内在文化涵养,体现出资助类项目“增权赋能”的出发点。在项目进行中,通过对社区资源的调动和利用,也更好的促进社区营造的推行,鼓励社区离退休老教师加入到社区营造和建设中来,收获良好的双向效益。

朗朗书屋,欣欣向荣

项目开设“香城书语”板块,面向下一代,通过儿童的视角,有效对社区、社会进行“反哺”效能。志愿服务小组利用专业理论知识,组织社区儿童开展相应阅读场所日常维护清理;以创新的戏剧方式在社区儿童范围内开展读书分享会,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同时,对有需要的儿童进行课后辅导和作业讲解。

项目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自我认知与技能习得,该阶段注重“反哺”的现实性和意义行,进行与社区儿童共同打扫、整理社区儿童书籍、为社区儿童进行课下辅导等内容,通过一系列活动,以小组成员自身的亲身实践为其确立对自我能力肯定的自我认知,促进其认同自我、悦纳自我,更好的促进小组成员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

3:民法典科普

项目将志愿服务贯穿整个年龄段,充分体现高校学子在当今社会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态度。不局限于高校内部,更着眼于整个社区,乃至社会各方。由经济困难学子作为志愿服务主体,项目力图转变其相对弱势的身份,促进受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志愿服务的开展,丰富了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日常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项目覆盖面广,始终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为指导,有利于增强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