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谓知音】第一期:工匠精神之三峡大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来说说世界上最大的水坝之一——中国三峡大坝。
从1994年12月14日举行开工典礼,到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完建,涵盖枢纽工程、移民工程和输变电工程三大工程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同样也是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大坝属于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工程量很大。其右岸连发丝般的裂缝都没有,二期浅层温度裂缝经技术修补处理也没有留下隐患。施工中研发出的综合混凝土温控生产体系和施工工艺,形象地被人们比喻为“夏吃冰棍、冬穿棉袄”。
“夏吃冰棍”指的是夏季拌和混凝土时加入冰屑,配合负温风冷骨料等措施,从而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差,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冬穿棉袄”指的是冬季来临前,给一年以内的拆除模板的坝段,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被、泡沫塑料板等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温度裂缝。
为了统筹解决好大坝施工导流过程中的江水宣泄、通航等关系,一般需进行施工导流方案选择和规划。考虑到长江作为我国水运交通动脉施工期间不能断航,以及三峡大坝坝址的自然条件等因素,经过多种技术方案比较,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的施工方案。
1997年的大江截流,是在葛洲坝工程形成的水库中实施的,水深达60多米,江底还有20多米的松软淤沙。导流明渠截流流量大、落差高,江底为人工开挖修整形成,平整光滑,截流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郑守仁集中群体智慧,在正式截流前一个枯水季,用石渣料将大江截流龙口深槽河段的最大水深先垫至水深40米以内,把截流江段江底的淤沙“压住”,这样既可以确保安全施工,又降低了截流合龙时的抛投强度。三峡枢纽工程三期导流和两次截流,其规模、难度和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三峡船闸是三峡水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世界上级数最多、上下游水位落差最大、输水系统承担的水头最大的内河船闸,号称“天下第一门”。
担负三峡船闸主要施工任务的原武警水电部队工程技术人员与我国水电专家在边坡内修建了14条排水洞,解决了高边坡岩体渗水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流域规划和水利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工程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已经开设有一段历史,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水利和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于我校水利专业鄂竟平同志已是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水利部部长。我国是水电大国,也是缺水大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无限空间,所以我们要牢牢掌握专业知识,将它运用到以后的实践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