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停,想一想,走一走
有一次与朋友通电话,朋友问:“郑州有什么好玩的?”,我习惯性的打开app,一时有些语塞,来上学两年多了,细细回想,记忆里关于游玩少之甚少,有的只是校园的景色,经常自诩为快节奏时代的“观察者”,最后发现,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员罢了,羡慕别人的潇洒转身,羡慕别人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羡慕时代大潮中的清醒着的弄潮儿:心中装着诗和远方,脚步却愈行愈远。
回想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似乎一直是在行进的路上,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单调的多点一线。几天前的晚上,老师在部门群里征集“我与春分的故事”,一直浑浑噩噩的脑袋突然有一道光闪过。春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脑海中已尘封了好久。仍记得小时候朋友问我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到:“春天和秋天。”朋友很疑惑我为什么不喜欢夏天的冰激凌和冬天的漫天飞雪,我告诉他:“春天万物复苏,是希望,秋天万物渐渐沉寂,是轮回与厚重。”我与朋友相视一笑,朋友笑我的疯言疯语,我笑自己的不知所云。小时候的每个春天,都会和朋友出去看看,同所有少年一样,喜欢比一比谁的压岁钱多,谁吃了什么好吃的,没心没肺的笑着,春天的美好莫过于此。
时光飞逝,曾经的少年都以长大,彼此之间相隔千里,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见面也越来越少,开始还会有些感慨,渐渐的习以为常。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隔着一个巴掌大的屏幕,一切都可知。但是,当人们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接踵而至,有人说:“有了手机之后,和朋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少了,好像很多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了。”除了和朋友,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往往几句之后便陷入沉默,拿起手机点开微博和抖音,继续漫无目的的刷着。
在一期的奇葩说中,说到了“信息茧房”的概念,我们每个人越来越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每个人的世界越来越单独,在多元化越来越快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却变得单一。这样矛盾而又复杂的变化显然是错误的,却在慢慢成为一种常态。
柏拉图曾经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对话。”“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也流传于中国的千古历史中。可是,在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化的今天,我们有多久没有和自己谈话了?我们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了?我们有多久没看过这个身边的美景了?我们习惯了不假思索的获取知识,殊不知思源才是探索的本质。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的思想的不同性才是每个人魅力的所在,思想之间的碰撞才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点赞不曾停止,计划从未停歇,脚步却越迈越小。在奇葩说中,马薇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屎壳郎的人生就是:仰望星空,低头滚粪。”屎壳郎尚且知道仰望星空,低头做事,作为人类的我们却在这个时代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越来越远。
想归想,说归说,兜兜转转还是要回到自己身上落实。来到学校20多日,看见朋友圈里一张张的美景,不禁感概辛丑牛年的春季如此美丽。或许是因为去年的疫情,才知春季的生机是如此美丽。早早地开始计划周末的踏青,却因种种原因搁置,久违热情的心慢慢麻木,连绵的阴天和身体的不适使脑袋昏昏沉沉,终于等到一次无事的周末,背起书包不再犹豫。走在林间小道上,天空依旧阴暗,脚步却无比轻快,心中无挂念的通透大体如此吧。走走停停,小道旁边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盛开的玉兰和樱花,有长出新绿的草坪,百花摇曳生姿,春风徐徐拂来,随着雨后泥土的芬芳钻入鼻孔。
行至书院,点上一杯摩卡,院子里两位老奶奶点上一份年轻人最爱的甜品,谈论着家长里短,随行的家犬依偎在脚边;房间里,小猫懒散的躺在窝里,微微睁眼,打量四周,一个懒腰后继续休息;旁边的卡座,情侣之间低声细语,微微浅笑,共享美好时光。
行文至此,心旷神怡,杯里的咖啡已微凉,背起行囊,开始新的行程。